输给澳大利亚不足为奇,但中国U20可以从中看到真正的自己
两场小组赛的胜利,让球迷朋友们认识到了一支不一样的中国队。
随着进球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,小组赛第三场对阵澳大利亚自然成为了大家更为关注的比赛,球场内一票难求,都希望看到05国青面对传统强队的样子。
然而,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,既然已经确保晋级,既然潜在的对手风格、特点类似,能力难分高下,那么第三场比赛没有必要过于投入,将更多的体能都留在关键的1/4决赛为好,然而在主场作战,东道主总有各种各样的额外压力。
毕竟,来到现场的观众不会做好来看输球的准备。
所以在这场比赛,05国青排兵布阵的难度也不小。
基调当然是要进行大幅度的轮换,于是和上一场相比,05国青的首发调整了6人,只有蒯纪闻一名中前场主力出现在首发名单里,而且为了应对澳大利亚的442,两名中锋和两名边前卫顶在第一线的进攻配置,05国青还将阵型改为了541:
从人员使用和战术调整的角度来说,你可以看到久尔杰维奇在努力地寻找轮换和保持竞争力的平衡,思路就是在使用替补的情况下,不要在主场轻易失败。
如果轻易输球,不仅会对不起来看球的球迷们,而且可能还对球队的士气产生打击,所以首发名单和战术的调整都可以理解。
只不过,增加后卫并不会直接带来防守能力的提升。
过去两场比赛的过程和结果,05国青的表现说明了一件事情:
这不是一支以防守见长的球队。
单点上存在防守弱点,体系中也缺乏足够的防守联动的意识,所以此前两场比赛都有丢球,哪怕多打一人,领先吉尔吉斯斯坦,还能让对手收获进球。
所以,这支球队显然是依靠向前、进攻和依靠球员的个人能力的球队,我们的赢球方式始终是要比对手多进球,所以向前的路线畅通和进攻端单点的优势,是我们的立足之本。
然而在这场比赛,这两点我们都不具备,这是上半场陷入尴尬的地方。
面对澳大利亚的高位逼抢,上半场的05国青经常出现向前乏力的样子。
重心靠后,后卫线上多布置了一人,自然能在局部区域增加更多的人手,所以在比赛初段,防住澳大利亚的进攻不是难题,但向前是一个难题:
这次尝试地面通过中场,球员转过身来就发现缺乏接应,于是被对手重新堵了回来。
在前两场比赛,05国青几乎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,这当然和对手实力提升有关,但也和蒯纪闻的位置从前腰改成左边前卫,中锋由主力变替补有关。
尤其是中场区域的层次,前后站位改成平行站位,更考验中锋的全面素质和球员自己的带球能力,这显然不是今天的05国青能做好的事情。
除了这一点之外,此前两场比赛打得很好的长传球,也开始缺乏威胁,不仅是起脚的质量下降,接应、衔接、跑位的质量都在下降:
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,05国青的替补球员和主力之间,还是有着清晰的差距,因为在这段时间,几乎只有蒯纪闻还能完成突破:
向前乏力,接下来的结果就是压力倒灌,直接考验后卫线的能力。
在丢球之前,澳大利亚国青就已经多次打击到了05国青的左肋位置:
这其实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,意味着你的五后卫战术并没有收获想要的防守效果,反而因为中前场少了一个人,加剧了自己反击的难度。
就像这次尝试,需要两名中场球员自传自跑,尝试着两个人打穿对手的一条线:
但在对阵卡塔尔的这场比赛,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蒯纪闻及时回撤,牵制了卡塔尔相对靠后的中场球员的防守注意力,从而创造出了另外一条线路:
于是在第22分钟,澳大利亚打穿左肋,收获了第一球:
在丢球过程里你也能看到,05国青后场的几名球员缺乏协防意识,全程只有被对手压在身后的中场在施加压力,侧面,正面都没有人过来及时协防和封堵:
对于澳大利亚国青来说,这是一次二打五的成功。
进球刚刚结束,重新开球之后,05国青便在中场向前失误,丢掉了第二球:
阵型本想展开,但中途掉球,便就无法合拢了。
所以从防止大败的角度来说,不到30分钟丢2球,这个赛前计划就已经破产了,稳妥地打完这场比赛就已经不现实了。
05国青只能,也必须开始进攻。
反倒是在队形压上,进攻铺开的这个时候,你会发现球队进入了自己的节奏,不仅仅是蒯纪闻这一个单点:
其他球员也可以从左右两路连续制造威胁:
直至扳回一分:
所以,这支05国青确实是以向前、进攻和个人能力为最显著的特点,指望他们构筑多么好的防守,在1/4决赛保住打出的优势是不现实的。
这支球队就是要一刻不停地进攻,以此来向对手施压,掩护自己比较孱弱的中后场。
于是在下半场回来,久尔杰维奇也开始换上主力球员,负责起脚长传的右中卫彭啸登场,右侧的边前卫毛伟杰登场。
所以在下半场,中国队操起了前两场经常使用的长传进攻:
毛伟杰一侧也确实能够打出优势:
蒯纪闻也依然在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能力:
哪怕澳大利亚国青下半场也在不断地派上主力,但他们的进攻却早已没有了上半场那么显著,那么具有压迫力,只能是零星地打出一两次射门:
而在下半场后半段,05国青距离扳平比分就只差一点点了。
等到王钰栋上场,此前两场比赛的进攻端主力,就只差今天停赛的刘诚宇了,所以两条边路彻底打开,05国青将优势一直延续到了比赛结束,差的就是一粒进球:
1-2的比分当然是有些遗憾,但没有大败,比赛场面随着主力球员的增加而越打越好,终归是一个东道主结束小组赛征程的不错的收官样子。
只不过,这场比赛也的确显现了这支05国青的不足和特点。
首先,从之前的三、四后卫切换,或者更准确地说,其实只是右后卫向前职责明显突出,改为今天的常规三后卫体系,这个变动是不够成功的,增加的后卫线人手并没有带来防守质量的明确提高,被对手二打五得手就是一个清晰的例证。
当然了,这支05国青本身就不以防守见长,主力全在,回到此前的战术体系,防守漏洞也一样是清晰可见的。
所以,今天真正的不足,其实是阵型改变,加上主力轮休,所导致的向前能力的下降,不管是地面球,还是长传球,都没有达到此前的质量。
打不出进攻,这支05国青就难以发挥自身的特点,距离赢球也自然遥远。
另外,替补和主力之间的能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,所以为了维持竞争力,今天蒯纪闻需要打满,毛伟杰和王钰栋等主力也需要依次登场,上来保持比赛节奏当然是对的,但为了不输得太难看,今天付出的体能消耗还是稍微偏大了一点。
希望到了1/4决赛,小孩们还能咬住劲就是了。
重中之重,还是22号的比赛。
届时,中国队自然需要派出所有的主力球员,回到此前的战术体系上,最关键的,还是不要害怕。
不管是面对哪支球队,我们都要打出自己的真正特点,而我们的特点就是进攻,就是个人能力,所以,刘诚宇、王钰栋、蒯纪闻和毛伟杰都需要充分发挥,把压力全部施加到对方的身上,而不是为了稳妥的过程或结果,额外增加其他的战术职责。
说白了,就是不要想赢怕输,因为我们要清楚,自己并不是一支擅长1-0的球队,既然如此,那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。
切记,不要害怕。